不計算人的惡
「不做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處,不輕易發怒,不計算人的惡。」哥林多前書十三章5節
保羅在他論及「愛」的偉大專題論文中,用「愛不是甚麼」多於「愛是甚麼」來說明何謂愛。他這樣從反面來描述愛,部分原因是信徒對世界的邪惡是抱敵對態度的;實踐愛就是不作那些惡事。從反面來描述愛會給愛帶來更豐富的定義;試想,如果你說愛你的配偶,比起說你從來沒有對她不忠,後者更能令別人知道你的行為。因此,你可以在經文中將「基督」代替「愛」這個字,你會發現經文很貼切地形容衪。真正的考驗是,你能否將自己的名字取代「愛」這個字,而結果又能準確地描述你的生命?
計算別人的惡是容易的事,尤其當你覺得不被公平地對待時。按照原文的意思,保羅是說:「不要將惡歸咎於別人」,就如懷疑別人,並將邪惡的動機加諸他們。你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──少於三十秒鐘──便能控訴、論斷、判決及宣判別人的罪狀。
箴言的作者警告我們:「未曾聽完先回答的,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。」[1]當你懷疑別人的動機及行為時,應向他們提問而非論斷。你對事情的看法可能跟事實不符。
你會發現,比起對陌生人,你會更容易將惡歸算於最親近你的人,因為每天都跟你來往的人是最容易令你失望及達不到你的要求。要小心你對他們的想法;不要將惡歸算於他們──記在他們的賬上。
[1] 箴言18章13節
|